计算机发展史观后感50字,《计算机:一部历史》读后感_1300字

刁丰羽
2023-12-01

《计算机:一部历史》读后感1300字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1.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就是人类对数理逻辑发展。

2.仿生学的发展以及我们对自我的认识过程,或者是互逆向运行的。

3.认识自我,首先要认识我们:认知的逻辑,执行的底层规律,以及我们的决策逻辑和偏好。这不就是戒定慧嘛!

二,这本书讲了什么,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处:

第三章

计算,数理逻辑,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证明真的是太漂亮了,每此读到这里都被天才所折服。

数理逻辑一定要精读一遍,而且要做题,否则难以运用在生活和工作之中。

第四章

由于所有的数学问题都可以归结为逻辑问题,而逻辑问题又可以通过电气开关表现出来,香农的理论表明,人们可以设计专门的电机,用来计算任何可计算的数学函数。

香农决定将他的思想写成研究报告发表出来,研究报告的题目是“继电器和开关电路的符号分析”(A Symbolic Analysis of Relay and Switching Circuits)。这项成果给计算机科学领域带来了重大突破。

冯诺依曼:奠定了设计逻辑基础,也就是结构

……CA、CC、M这三大部件就相当于人体神经系统中的联络神经元。至于哪些部件对应于人的感觉神经元(又称传入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又称传出神经元),是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这些部件是该设备的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设计方案包含五大逻辑元件:第一是中央算术器,负责执行所有的运算操作;第二是中央控制器,它决定机器的下一步动作;第三是存储器,用于保存程序及程序输出的结果;第四是输入设备,比如键盘;第五是输出设备,比如打印机。

量子计算机或者是冯诺依曼结构的继续?

第五章

计算机的语言

计算机语言的统一过程,不容易,当年靠秦始皇才可以书同文。

书同文,其实就是一个二进制,机器和人都可以读。程序语言的发展过程确实充满了人类的智慧。特别是语言的逻辑结构的解剖,抽象,以及可以计算的确认,太漂亮了

第六章

计算机是如何识别他人和进行身份的确认

纵使网络设计的创新千变万化,精巧复杂,它们的根基无非是一些简单质朴的概念,那就是URL地址、HTML语言和HTTP协议。

第七章

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如何进化的

新风格的界面称为WIMP(窗口、图标、菜单、指针设备的英文缩写)。它与传统的“命令行”界面天差地别,在传统界面下,用户只能通过晦涩难懂的命令代码与计算机互动。

用户只能看到由计算机创造的虚拟世界。如果他们在现实世界中来回走动,在虚拟世界中也会这样。

第八章

这一章着重谈论如何实现仿生,人工智能。探索者的思路轨迹:

自上而下:情感模块,决策机制等

自下而上:遵循的规则,规则多次作用之后的进化

如何看待下棋,这个说法对我很有启发性。以前觉得这个东西太高大上了,需要阅历和机缘,其实看看前辈,还是要学习好。用信息论解读,明了了。就是如何分类,编码,布尔逻辑通道比对选择,比较满意结果,搞定。人生中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找到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呀

不论是从数学的角度,还是生物的角度,增强学习是一个有效的解决人工智能问题的工具。

研究人员已经不再只是跟着数学家亦步亦趋,拾人牙慧式地探究智力的奥秘。如今,计算机科学家正在与生物学家和哲学家紧密合作,共同探索智力和生命本身的起源。但是,对于自我修养的加深,我认为还是需要自上而下。

第九章

对未来的想象而已。

 类似资料: